Kids Coding 並不是學習潮流,外國發展已達十年,與其說是趕潮流,不如說很多人有遠見人士清楚知道,學習Coding帶來的優點。事實上,香港也有群有心人士致力於此,今期我們邀請他們來分享心得。
有朋友問我,Kids Coding(兒童程式設計)係咪潮流?筆者會打這樣的比喻,以前學語言,就是學講和聽就夠,但若果現在學語言,要給對方親切感,就要學習各地的文化。同樣,學電腦操作過往是開機、關機、輸入法和應用程式操作;但現在學電腦要學邏輯,也就是電腦文化,那就算換上任何設備,也可以快速上手,而重要的是學 Coding,也是學習解難的良好方法。
學界四年的 Kids Coding 經驗
今期筆者邀請了四位有豐富 Kids Coding 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向大家分享此方面經驗;首先是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的丁浩賢主任和林詠思主任,他們會分享該校教授 Scratch 的四年經驗。丁浩賢主任回憶說:「我們選擇了 Scratch 作為教授程式的工具,並設計為五年級電腦科的一環,學生會於一個學期多一點(約 20 周)的時間,運用 Scratch 設計一套過三關的遊戲程式。未來我們希望六年級的學生可設計手機程式。」
最緊要好玩
他續說:「設計此 Kids Coding 課程的原因很多,其中一個是配合校內的三年發展計畫,學校其中一個目標是每科均需有啟發孩子創意的內容。其實電腦科很適合推動創意,因為小學電腦課具彈性,沒有太多公開考試及標準。加上當年我們曾外出到台灣交流,當時台灣的孩子運用 Scratch 效果很好。回港後,我們一眾老師討論,覺得這種教學方式對師生來說都好玩,亦適合香港小學生,就開始做開荒牛,由寫說明開始。」
事實上,丁主任也向筆者解釋中學和小學的程式學習程度有所不同,小學教授的方式不在於令學生寫出一個華麗及完整的程式,教授的目標在於讓他們及早認識電腦背後的邏輯,如每按一下按鈕,其實背後執行了很多指令。事實上,目前為他們所設計的學習程式軟件也不困難,設計有點似堆砌積木,他們只需要將之組合,就可以製作,學習門檻降低,讓孩子更易學懂。
Scratch 的課本是由林詠思主任等人自行製作,她說教科書設計像說明,學生按照步驟已可完基本設計,其後就是學生自行創作。
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三位主任林詠思、丁浩賢和陳宇基(由左至右),他們教授該校五年級的 Scractch 有四年之久。
自學能力明確提升
談到四年來,學生的最大改變,林主任表示「學生最大的差別係自學能力,好明顯和以前不同。從前多是傳統的教授學習,現在只要跟著筆記就可以達成學習目的,而有興趣的學生,他們會自己搵更多的資料。老師就可以因應不同的學生設立目標,或照顧需要更多幫助的學生。」
丁主任繼續補充例子:「學程式時,他們也會自行切磋,例如他們可能分別以廿行、十行和三行寫出同一個程式結果,發現差別大時會圍起來討論,之後就會有最佳的程式編寫方法。另一種情況是學生專長不一樣,但一起做功課時,也會有協同的效果。」
創意在成人想象以外
至於老師的難處,丁主任笑說:「首先是學生時間比較多,他們往往學得比老師還快,有機會他們變成自己的老師。還有是他們玩的遊戲與老師所玩的並不同,他們會說一些老師們並不認識的遊戲名稱。但正因為他們認識方式不同,他們能創造不一樣的東西。最近有一個難忘經驗是五年級的學生,可以自行運用 Scratch 設計出『鱷魚牙醫』。雖然學生設計的介面不太漂亮,但他們經由網站自行學習的能力,絕對非我們可預計。」
學生陳倩妮的作品是食鬼遊戲,實際上玩家要讓角色變大變細才能通關。 | |
老師設計遊戲作示範,向學生講解以故事/任務設計後,若加以說明遊戲更有趣和易於操作。 | 畫面雖不華麗,但孩子們費盡心思,簡單的程式也可設計出雙打遊戲。值得一讚的是這是郭智君同學於課外自行製作的作品。 |
編程可長可短,但透過互相討論,學生會自行研究最有效的編程。 |
利用比賽,學習不同的題材
除了學校外,還有香港數碼遊戲為本學習協會主席譚朗暉(Frankie)分享。Frankie 有雙重身分,一方面他所屬協會籌辦多個比賽,另一方面他也有設立公司以小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。以曾籌辦的五屆全港數碼遊戲創作大賽為例,比賽每年都會設定不同主題,今屆就與建造業議會合作,讓學生設計出相關遊戲的設計。
Frankie 說:「其實遊戲比賽設計有點困難,由於需要設計的題材知識與日常不相關,因此需要他們自行學習。今屆主題對中學生來說較易,因通識科有相關概念。但對小學來說是真正的創意展示,以冠軍為例,他的遊戲名稱是『送舊迎新』,玩法是旁邊有兩幢建築物,主角要設置炸彈炸毀中間的建築物,而不傷及自己,最難的部分是有涉及物理概念,絕對不是簡單的設計。小學生為了設計符合主題,他們能學習及聯想的更多。」
發展興趣,讓孩子突破框框
除了比賽外,Frankie 說授課經驗中,也發現學生自學能力很高。課程原設計與學校相似,一步一步的學習,但開課後不久已發現,小朋友的自學能力很高,往往超出預計。為了讓他們學更多,目前的課程設計是做一張 Check List,課程後會核對所學習的元素,以目標為本。導師的角色多是引導、修正及協助,和一起解決他們的問題。
程式比賽改變邊緣少女
不過,令 Frankie 印象難忘的孩子學習經驗是有三個中學女孩要代表學校參加比賽,本來三位已是邊緣學生,但可能是興趣得以發揮,自學習寫程式後,就有所改變。由最初因缺乏自信,不太與人有目光接觸;到完成比賽後,善於與人交流也樂於分享和幫助別人,校內成績也有提升,其中有兩位成了模範生,目前更升讀大學。Frankie 相信是她們有一技之長後,產生自信,找到自己發展空間。
Frankie 說他教授的課程設計,小學生以學習 KODU 為主,由於內置元件,加上是立體設計,對孩子來說既簡單也較有吸引力。
學生參加比賽後,除了自學能力提升,自信也會增加。對非擅長主流科目的學生來說,是另一個引發習動機的途徑。
Frankie 最難忘的經驗是,程式設計可改變孩子的壞習慣。
普及推動教城助推廣 IT 學習
看了三位教育界的人士分享,最後由香港教育城(簡稱教城)行政總監鄭弼
亮(Victor)從另一角度談談IT教育的發展。Victor 先由微觀開始說明,他指出IT學習,過往僅是學習使用電腦;但若要培養善用電腦的一群,就需要是理解電腦邏輯(學習程式語言)。這也是英美兩國推動或規定中小學生學習電腦程式的原因,畢竟生活上大部份人已無法脫離科技,要發展高價值的產業,就必須先具備此方面的人才。事實上,學生的學習能力,近十年也有明顯的變化,程式語言由大學的專業課程,經由改良門檻已降至小學。
講座比賽推動發展
教城近十年也依此方向發展,致力推動電子學習及程式設計的普及,目標之一是讓孩子認識電腦程式。鑑於市場上,有很多良好的程式,教城的角色更適合負責推動,因此近年一直持續舉辦相關講座。近年考慮進一步深化,開始與更多專業機構聯繫,如 Cityu Apps Lab、香港數碼遊戲為本學習協會等,推動更多課程,目的就是讓學習變得更普及。
另一方面,為了專才的發展,教城也致力籌辦或協辦各類型的比賽,讓進階和資優的參賽者有機會加以發展所長。如有中學生設計出,老人家跌倒就可以 SMS 通知相關人士的裝置。事實上,因應比賽的難度,也會發掘出更多有潛質的小朋友,並讓他們早日培養出更堅定的意願。限於香港資源不多,若可發展高科技產業會是社會的優勢。
推出整合電子學習平台
未來教城會推廣更多 eLearning 網站的功能,如書櫃和遊戲的更新,最重要是一個共享統整的平台,可以計算收集分數,最後用作分析,系統著重整個學習歷程。由於整個平台涉及多個部分,包括登入、出版社連繫、網絡設置和出版商的配合,教城正著手處理最後最複雜的一步,希望可設計出成本較低的整合系統,並於 2015 年 9 月推出。
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(Victor)表示教城致力推廣 IT 學習,目的是希望科技知識更普及。
教城致力與各機構籌辦各類型的講座及活動,Let’s Code Day 2.0 就是其中之一。
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的得獎者可往瑞士交流,教城就是協辦機構,Victor 是評判團成員。
書櫃發展是香港電子學習重要兼困難的一環,但若業界能接受共通的標準,有望令社會成本降低。